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胡浩 余曉潔)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27日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草案突出強調政府責任、監督和法律責任。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光燾說,落實政府和排污單位責任,是歷年代表議案中突出關注的問題,也是修正案草案修改時增加的重要內容。近些年,涉及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人員違法案件呈上升趨勢。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濫用行政權力和不作為的監督缺乏法律規定是現行相關法律的共性問題。
為此,草案將現行環境保護法關于政府責任僅有的一條原則性規定,擴展增加為“監督檢查”一章,強化監督檢查措施,落實政府責任。
在政府對排污單位的監督方面,針對當前環境設施不依法正常運行、監測記錄不準確等突出問題,草案增加了現場檢查的具體內容。
在公眾對政府和排污單位的監督方面,環境信息公開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的基本手段和公眾監督機制的重要內容。草案新增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發布國家環境綜合性報告和重大環境信息。政府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獲取環境信息。
在上級政府機關對下級政府機關的監督方面,為加強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責任,草案增加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并規定上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對下級部門或工作人員工作監督的責任。
為發揮人大監督作用,草案增加規定了政府應當定期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本行政區域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完成情況,對發生重大突發污染事件的,還應當專項報告,突出了人大常委會監督落實政府環境保護的責任。
同時,對應條文修改,草案完善了法律責任一章,重點補充了依法追究相關行政機關及其責任人和國家工作人員法律責任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