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刑五庭相關負責人回應涉毒熱點話題 利用特殊群體毒品犯罪一律嚴懲 二維碼
最高法刑五庭相關負責人回應涉毒熱點話題 利用特殊群體毒品犯罪一律嚴懲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法制網6月20日訊 犯罪分子組織、利用孕婦、哺乳期婦女、艾滋病人等實施毒品犯罪,怎樣懲處?對于武裝掩護毒品犯罪和以暴力抗拒查緝的犯罪行為,如何嚴懲?法院采取哪些措施加大對毒品犯罪分子的經濟制裁…… 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開展禁毒工作的主要舉措和成效。最高法刑五庭庭長葉曉穎、副庭長馬巖就社會關注的有關毒品的熱點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特殊群體毒品犯罪時有發生 記者:近年來,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病殘人員等特殊群體參與毒品犯罪的情況比較突出,請問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馬巖:毒品犯罪分子組織、利用孕婦、哺乳期婦女、艾滋病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人員實施毒品犯罪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是近幾年,云南、四川一帶利用特殊人群從邊境運輸毒品,向內地進行販運的情況時有發生。特殊群體人員實施毒品犯罪,既加大了查緝犯罪的難度,同時部分這類人員因身體情況特殊,存在不適宜羈押的問題。在審理這類案件時,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區別對待。 對于組織、利用特殊群體人員實施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考慮到這類人員具有明顯的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主觀惡性更大,在政策把握上一律體現從嚴。法院對組織、利用特殊群體人員實施毒品犯罪的首要分子、主犯,依法從嚴懲處,對罪行嚴重的,依法判處重刑乃至死刑。 對于參與毒品犯罪的特殊群體人員,如果確實屬于受雇用、指使參與犯罪,又是初犯、偶犯的,法院依法給予從寬處罰;如果屬于職業毒犯、毒品再犯、主犯的,則依法嚴懲。今后,法院將繼續積極配合有關單位做好對涉毒特殊群體的禁毒宣教、幫困扶助等工作,防止其被利用實施毒品犯罪。 無期以上沒收毒販全部財產 記者:加大經濟制裁對打擊毒品犯罪很有現實意義,法院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馬巖:毒品犯罪屬于典型的貪利型犯罪,對于這類犯罪,沒收違法所得并對犯罪分子的合法財產予以罰沒,是遏制犯罪、剝奪犯罪分子再犯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禁毒工作的新思路。 近年來,法院進一步加大了對毒品犯罪的經濟制裁力度,具體包括三個方面:注重依法追繳毒品犯罪分子的違法所得,對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以及孳息,經過查證屬于購毒款、供毒品犯罪所用的犯罪工具、財物,確實屬于毒品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收益的,堅決依法判決沒收。根據毒品犯罪的性質、情節、后果以及被告的獲利情況、經濟狀況等因素,依法適用罰金刑、沒收財產刑,并且在執行環節上加大執行力度,對于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毒品犯罪分子,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于毒品犯罪的下游犯罪,如涉毒洗錢犯罪、窩藏毒贓犯罪等,注重依法懲處,強調全鏈條、全環節的打擊和懲處。 實踐中,涉毒違法所得的認定標準和工作機制銜接上,還有一些方面值得加強研究。下一步,最高法將會同相關部門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對毒品犯罪的經濟制裁力度。 武裝掩護毒品犯罪案件增多 記者:近年來已發生多起緝毒民警在執行公務過程中,遭遇武裝襲擊、暴力抗拒而受傷、犧牲的事件。請問,法院如何嚴懲這類犯罪? 馬巖:近年來,武裝掩護毒品犯罪、以暴力抗拒查緝的案件增多,這也是當前毒品犯罪的一個特點。今年6月10日,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公安局一位民警在抓捕毒品犯罪嫌疑人時英勇犧牲,還有多名民警在抓捕行動中負傷。具有這類嚴重情節的毒品犯罪分子,歷來是法院嚴懲的重點,依法判處重刑,罪行極其嚴重的依法判處死刑。 我國刑法規定,具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這兩種情形之一的,無論毒品數量多少,均應依法判處1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舉個例子,販賣少量毒品,10克以下的海洛因或冰毒,法律規定應當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并處罰金。但如果同時具有上述兩種情形之一的,法定刑上升到1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去年4月出臺的毒品犯罪司法解釋規定,對于在實施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的過程中,攜帶槍支、彈藥或者爆炸物用于掩護的,或者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造成執法人員死亡、重傷、多人輕傷等嚴重后果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具有上述兩個情節,并依法判處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 毒品犯罪形勢嚴峻依法嚴懲 記者:針對目前嚴峻的毒品犯罪形勢,法院貫徹從嚴懲處政策有哪些具體考量? 葉曉穎:我國現階段的毒品犯罪形勢還是相當嚴峻的,毒品犯罪高發多發,案件數量處于增長態勢。同時,鑒于毒品犯罪是危害極大的犯罪,所以法院在審理該類案件過程中,一直秉承依法從嚴懲處的刑事政策。無論是在具體案件的處理上,還是在制定司法解釋、制定規范性文件的過程中,都充分體現了從嚴懲處的指導思想。 司法實踐中,法院堅持依法懲處一些源頭性的毒品犯罪,包括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販賣毒品犯罪,以及走私、非法生產、買賣制毒物品犯罪等。嚴懲累犯、毒品再犯、職業毒犯、毒梟等,堅持該判處重刑的甚至依法應當判處死刑的,堅決依法判處。同時,堅持嚴懲涉毒次生犯罪,涉毒次生犯罪嚴重危害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對其中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社會危害大、犯罪后果嚴重的,堅決依法適用重刑甚至死刑。 毒品犯罪成因復雜,從遏制犯罪角度講,重刑甚至死刑不是萬能的,綜合治理才是治本之策。寬嚴相濟這一基本刑事政策同樣適用于毒品犯罪案件的審理。做到以嚴為主、寬嚴相濟、罰當其罪,才能瓦解毒品犯罪分子,起到預防和減少毒品犯罪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