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經濟藍皮書》在京發布 專家呼吁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 二維碼
2017年《經濟藍皮書》在京發布 專家呼吁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法制網12月19日訊 今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藍皮書》認為,從目前信貸結構來看,房地產行業導致“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經濟現象開始逐漸顯現,因此,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迫在眉睫。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受經濟增速減緩以及“營改增”政策性減收效應等因素的影響,2016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繼續呈現低速增長態勢,然而,政府支出力度并沒有因此而減弱,尤其是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城鄉社區、住房保障等有關民生項目的政府支出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這表明當前積極財政政策對保民生的力度依然較大。 《藍皮書》坦言,當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財政收入低速增長,基于收入擴大支出的途徑受到制約;其次,此番積極財政政策已實施多年,財政赤字規模不斷擴大,大幅度提高財政赤字的空間已相對較小;最后,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情況更加錯綜復雜,政策目標難以兼顧。增加政府投資與保民生、支持供給側改革與擴大內需、實施財政補貼與其外部性效應,積極財政政策如何協調處理這些關系面臨很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成為關鍵問題。 《藍皮書》課題組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減緩,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十分必要。然而,財政收入低速增長,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難度顯著增加。目前,供給側改革與擴大內需是積極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實現途徑。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要大力支持供給側改革,核心是為實體經濟減輕稅費負擔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市場需求方面下功夫,努力改善企業發展的需求環境。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在于市場需求,如果沒有市場需求,企業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和動力源泉。 《藍皮書》還提出,以“穩增長”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核心目標,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內需并重,將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從結構性減稅深化為降低宏觀稅負。采取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加強財政風險防控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等措施。 在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方面,《藍皮書》建議,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房價的過快上漲對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僅抑制了人們除購房以外的其他需求,使得整個社會的消費缺乏長期支撐,而且,隨著房價的上漲,社會財富快速聚集到少數富人手中,使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拉大,從而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另外,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繁榮,實際是以犧牲其他行業的發展為代價的,不僅會大幅提高其他行業的生產成本,而且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顯著的擠出效應。”藍皮書說。(記者 王開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