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謠言橫行“不能忍” 監管措施或將出臺
稿件來源: 京華時報 12:40 2014-8-7
在微信朋友圈傳謠行為有所抬頭的背景下,昨天,騰訊微信方面宣布將加碼清理微信謠言的舉措。
業界認為,備受詬病的微信朋友圈偽科學、謠言橫行及誘導分享行為已經發展到了“不能忍”的地步,預計國家和地方層面的監管措施將陸續出臺。
□新聞緣起 朋友圈頻傳謠整治后又抬頭
作為微信的一大亮點,朋友圈已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隨著微信用戶群的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微信朋友圈散播謠言等有害信息的行為也愈演愈烈。此前,央視《焦點訪談》就曾專門揭穿過借微信散播的“微波爐致癌”謠言,還有網絡媒體歸納總結過“朋友圈九大謠言”。
早在今年5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曾與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聯手,在全國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微信等移動即時通信工具專項治理行動。此次整頓中,至少有31家謠言信息較為集中、沒有采取管理措施的網站被關停整改。不過此后,傳謠等行為又有所抬頭,近期就有兩個典型案例。
7月15日,雙匯集團在官網掛出公告,稱從6月份以來,“火腿腸還敢吃嗎”等謠言在微信、貼吧等互聯網平臺快速傳播,嚴重損害了雙匯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在謠言中,有人把國外對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畫面移花接木,配上火腿腸的生產畫面,制作成視頻并加上雙匯產品的圖片,通過微信公眾賬號和多個個人賬號大肆傳播。
雙匯方面表示,他們曾多次向騰訊微信后臺進行舉報,但對方一直沒有任何反應。不過騰訊對此回應稱,沒有收到來自雙匯的投訴或者舉報。
7月18日,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發聲明稱,針對網絡、微信上傳播的“安利老板早逝”“安利紐崔萊采用轉基因原料”等謠言,公司將采取法律行動,依法追究謠言制造者和散布者的法律責任。“其實說安利紐崔萊采用轉基因原料的謠言往年也有,但今年以來在微信朋友圈里傳播更廣。”安利相關人士表示。
□微信應對 加碼清理謠言公眾號是重點
微信方面昨天宣布,將加碼清理微信謠言,此次清理的重點將集中在公眾號,尤其是刻意散布虛假信息、詐騙、色情以及誘導用戶進行分享的公眾號。
微信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7月底,微信官方就已對外發出預警,稱將會針對近期出現的虛假點擊、集贊等行為進行打擊,“騰訊的產品對抵制謠言侵蝕提供了三大系統,分別是:技術攔截系統、舉報人工處理系統和辟謠工具。”以舉報人工處理系統為例,僅今年上半年,騰訊安全中心舉報平臺就收到約6000萬條舉報消息,有超過3500萬用戶主動向騰訊舉報惡意賬號,經審核,有365萬個惡意賬號被凍結,“微信團隊有一支專業的運營團隊對用戶的舉報進行核實,只要舉報得當,7天之內都會得到相應的處理。”
“對公眾號的處罰,將根據違規情節的輕重處理,嚴重的將做永久性封停,此外還分7天、15天、30天及更長時間進行凍結。”微信方面稱,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對涉及傳播謠言的近千篇文章、百余個公眾號進行了刪除和封停。
□監管動向
肇慶啟動備案監管大幕或啟
7月31日,廣東省肇慶市市委對外宣傳網站“今日肇慶”對外公布了一份肇慶市政府于7月2日發布的“微信公眾號普查與登記備案通知”,要求從8月初起,該市已開通公眾號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辦理備案手續,新微信公眾號須在開通后30天內辦理備案。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可能開啟各地及國家層面對移動端即時通訊工具的監管大幕。
肇慶市的微信公眾號備案對象,為該市范圍內注冊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單位和個人,包括但不限于黨政部門、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傳統媒體和網媒、通信運營商、工商企業等,備案內容包括微信公眾號的基本情況和使用者資料、聯系方式等。
通知提及,肇慶市委宣傳部將按照《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負責對在微信公眾賬號上發布涉及登載新聞信息、向公眾發送時政類信息的行為進行監管,嚴厲打擊違規自行采寫新聞、登載境外媒體信息、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行為。
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告訴記者,整頓移動端造謠信息是監管者面對的一個新命題,預計有關監管部門將很快聯合出臺針對即時通信工具、新聞客戶端的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