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 (執政中國·十年足跡)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奠定依法治國堅實基礎
【十年回眸】
?。玻埃保澳甑祝袊厣鐣髁x法律體系如期形成。至此,我國共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對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集中清理工作。涵蓋社會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部門已經齊全,各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經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比較完備,法律體系內部總體做到科學和諧統一,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
【專家評點】(中央黨史研究室 桑東華)
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以法律保障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要求。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而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就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基本理論邏輯,也是理解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大意義的重要理論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歷史進程而逐步形成的,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的民主法治建設,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適應恢復重建國家法治、實行改革開放的需要,確立國家和社會關系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制度,為推動和保障改革開放順利進行提供法治保障;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末,適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制度,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法律支撐;進入21世紀以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完善促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治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律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日益繁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明確了價值取向、發展方向和根本路徑,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它的形成,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果,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