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設立昭示公司法修改方向 二維碼
當前我國公司法中強制性規范過多過濫,已經嚴重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只有加快公司制度改革,才能讓更多的人積極創業,才能讓中國的市場經濟呈現出勃勃生機 □喬新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對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上述行政審批的調整在三年內試行。這項法律決定并不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換句話說,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設公司,除外資企業外,仍然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注冊登記。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則明確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對公司注冊資本實際繳納另有規定的外,其他公司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這就意味著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公司不需要資本金,從理論上來說,只要一元人民幣,即可在試驗區內開設公司。這預示著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關于注冊資本的規定不再產生效力。 中國公司法中的注冊資本制度多次修改,從過去的嚴格法定資本制,到現在的折中資本制度,都帶有明顯的大陸法痕跡。而按照英美法系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實行授權資本制,法律并不規定股東出資的法定金額,也不要求股東必須繳納出資。公司的注冊資本是一種“賬面上的”或者“虛擬的”資本,公司可以隨時要求公司的股東根據公司發展的需要認繳出資,公司的股東根據自己認繳出資的比例享有權利承擔義務。這種授權資本制度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公司股東提供了選擇的空間。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授權資本制度,不要求公司的股東都必須繳納出資,也不要求股東在公司注冊登記的時候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繳納出資。我國現行的公司法雖然在公司出資問題上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公司注冊登記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只對公司的驗資證明進行形式上的審查,因此,公司法所規定的注冊資本制度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盡快修改公司法,徹底放開公司注冊登記的資本限制,允許自由設立公司呢?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是我國公司制度改革的一個良好契機。試驗區內公司注冊登記和年檢制度改革,標志著我國公司法的注冊資本制度已經不能再滿足現實的需要。因此,我國的公司法需要一次脫胎換骨的修改。近些年來,我國公司法修改始終遵循謹小慎微的原則,對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公司的注冊資本制度進行微調,現在看來,由于行政主導的立法思想沒有改變,每次修改都無法從根本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公司法修改必須堅持契約自由的原則,把公司看作是特殊的契約。在設立公司階段,把行政審批改為行政備案,允許公民自由設立公司。對于公司的注冊資本和治理結構不再作出明確的規定,公司的股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設立公司,簡化公司的治理結構,最大限度地節約公司的管理成本。 國有公司由于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應當單獨制定國有企業法,公司法中不再規定國有公司的內容。為了保護上市公司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實行累積投票制和公司股東訴訟制度,但是,不能在中國的公司法中人為地增加獨立董事的規則,因為那樣做將會使中國的公司疊床架屋。 現在中國的公司法已經成為大雜燴。國務院提請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修改外資企業法,實際上是為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的活力提供法律上的支持。立法機關應當在充分借鑒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公司法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盡可能地做到內外公司法統一,把外資企業注冊登記和監管規則直接用于國內公司,逐步改變中國公司法“內外兩張皮”的現象,讓中國的公司法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當前我國公司法中強制性規范過多過濫,已經嚴重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只有加快公司制度改革,才能讓更多的人積極創業,才能讓中國的市場經濟呈現出勃勃生機。
正凱編輯:chen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