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刑事犯罪仍嚴重侵權規模領域擴大手段翻新“保護傘"撐腰制售假侵權難絕 二維碼
法制日報記者趙陽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商標累計注冊765.6萬件,有效注冊商標640萬件,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作品著作權及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均創歷史新高。而與這一情況相對應的卻是,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刑事犯罪依然嚴重。 “檢察機關始終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今年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侵權假冒犯罪案件刑事司法打擊力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有關負責人今天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侵犯商業秘密案顯增 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檢察官,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處處長邱志英注意到,以前知識產權侵權案中涉商標權的比較多,比如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近幾年,侵犯著作權、商業秘密案件呈上升趨勢。 “以侵犯著作權為例,網絡侵權是個新特點。”她說,海淀檢察院近期便受理了多起這類案件。隨著網絡的普及,一些網站提供免費下載小說,網站通過瀏覽和點擊率,或者靠廣告彈出率獲利,由此產生一種新型犯罪———網絡侵犯著作權案。 “前幾年,侵犯著作權一年僅一兩件,但是去年我院的侵犯著作權案大概在10件左右,今年一季度批捕的侵犯著作權案件已有7件11人。”邱志英對近1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這樣的結論。 “過去10年,我們辦理的侵犯商業秘密案件只有6件,而去年一年就辦理了3件。現在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意識明顯增強,希望在商業秘密方面能夠加大保護力度,這可能也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發展的趨勢。”邱志英認為。 打擊侵權假冒利益鏈 “知識產權侵權犯罪領域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邵建東說,從江蘇檢察機關2012年辦理的案件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已經由傳統的食品加工、出版發行等領域逐步發展到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侵權方式也從制造實體產品發展到提供網絡服務等多個種類。 事實上,從近年檢察機關查辦案件情況看,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活動猖獗且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相當一批案件背后有人撐腰,對犯罪行為支持、包庇、縱容,甚至有國家工作人員直接參與犯罪。 正因為如此,查辦侵犯知識產權領域職務犯罪,準確打擊侵權假冒犯罪背后的利益鏈,成為各級檢察機關的重要工作。數據顯示,2012年檢察機關逮捕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的犯罪嫌疑人9人,提起公訴35人。而在因涉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被決定逮捕的18人、被提起公訴的111人,以及因涉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被決定逮捕的97人、被提起公訴的228人中,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占相當比例。 “檢察機關開展打擊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活動,不但要查處直接涉案的犯罪嫌疑人,更要堅決依法查辦違法犯罪背后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打掉其‘保護傘’。”最高檢偵查監督廳保護知識產權處處長張建忠表示。 行刑對接防以罰代刑 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知識產權對于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作用正進一步顯現。 為扎實推進檢察機關打擊侵權假冒犯罪長效機制建設,最高檢2010年正式成立保護知識產權處,并健全了監督考核、執法協作、侵權假冒案件辦案等機制。 最高檢偵查監督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2年,各級檢察機關充分運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通過強化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監督,有效促進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2012年,全國檢察機關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備案案件的審查,從中發現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時監督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并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有效防止了以罰代刑。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檢察機關審查逮捕涉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案件和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8194件14842人,提起公訴16143件28419人;受理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線索213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206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4件。 這位負責人透露,各級檢察機關正按照最高檢的要求,加快推進本地區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江蘇、云南、寧夏已在全省市區范圍內基本建立三級信息共享平臺。北京、廣東、重慶等16個省市區,也部分建立或者試點建立了信息共享平臺。 本報北京4月25日訊
官方網址: http://www.zkls.net http://www.lwplawyer.com http://www.hzhuawei.com http://www.zklawyer.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