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復工復產安全須精準施策 二維碼
確保復工復產安全須精準施策來源:光明日報 隨著各地復工復產,很多企業可能趕進度、趕產量,這些做法可能加大安全生產風險,對此,應急管理部將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集中復工復產是安全生產的高風險期,風險疊加、隱患積累,應急管理部將采用先進的監管手段來防范風險。 當前疫情防控積極向好的勢頭繼續鞏固,與此同時,各地企業復工復產也在加速推進。面對防疫安全和生產安全多種壓力疊加的情形,對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加考驗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 日前發生的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件就被定性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可謂教訓深刻。有媒體梳理發現,近期全國共發生了21起生產安全事故。事故表明,疫情防控期間,生產安全和防疫安全一樣,都容不得半點大意。 相較于平常狀態,當前生產安全受到更多外部因素的掣肘,不確定性更大。比如,就監管而言,相關部門和政府的一部分精力需要放在疫情防控之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形成安全監管的失衡。而對企業來講,這個特殊階段的安全生產也同樣面臨更大的壓力。比如,一些企業迫于經營壓力,不得不趕進度、趕產量;甚至還有部分企業人員未完全到位,不排除個別安全崗位可能暫時面臨空缺。這些特殊狀況,都對生產安全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監管端來說,除了要推動落實日常化的安全生產監管制度,此時更要在監管的精準性上下功夫。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對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商貿等一些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包括與疫情防控相關的醫院、隔離點等重點場所,精準施策,強化過程的監管,也就是事中監管,重點排查風險,及早發現隱患,督促整改。 當然,這里的監管,不只是安全督查、檢查,還應該包括具體的服務和指導。企業到底哪些環節不過關,哪些環節存在隱患,監管部門也應該和地方政府一起,給企業安全整改創造條件、提供便利,在保障安全底線的同時,配合好企業復工復產的需要。總之,此時的安全監管,更要講究下沉和有效性——既要避免不必要的干預給企業復工復產形成障礙,也要切實避免監管走過場,把該有的安全機制落到實處。 對企業來講,此時更要防止僥幸心理,不能把復工復產凌駕于安全生產之上。一方面,嚴格按照相關安全生產的規定,該有的安全生產機制、程序、資源保障,必須要有;另一方面,此次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影響,部分行業或將加速洗牌,但也要看到這是企業優化生產環境、提升生產效能的窗口期,或可在安全生產方面進行必要的技術、機制改造。像今年一些重點行業就將全部推廣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系統,企業或可提前配合布局。 一手要保防控安全,一手要保生產安全,這對監管部門和企業來講,都是一次安全保障的壓力測試。平衡安全機制落實與生產秩序恢復,平衡防控安全與生產安全,需要各個主體各司其職、高效配合,任何環節都應該打起精神。當然,在特殊考驗之下,日常化的安全生產漏洞和缺陷可能被放大,只要勇于正視、及時改進,也可能轉化為安全保障體系優化、補漏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