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 知產保護績效納入政績 二維碼
![]() 我國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 知產保護績效納入政績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法制網11月25日訊 今天,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介紹說,日前下發的《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是第一個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出臺的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改革創新舉措,其中一項主要內容即為強化制度約束,確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包括加大侵權假冒行為懲戒力度、嚴格規范證據標準、強化案件執行措施、完善新業態新領域保護制度等。 效果與期待有差距 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多年來,我國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但保護效果與權利人的期待仍有差距?!r償低’是其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眹抑R產權局條法司司長宋建華說。 國家知識產權局自2012年起每年開展的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也印證了上述說法。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公眾、權利人均對侵權現象嚴重程度、侵權救濟的及時性有效性、侵權賠償的足額性等指標還有很多不滿意的評價。 據介紹,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一系列舉措,要求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這些要求在近年來已經或即將出臺的相關法律規范中已有體現。比如,國家知識產權局經過深入研究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于2015年向國務院報送了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提出了建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的具體方案。 去年12月專利法修正案(草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第一次審議。草案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確定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賠償數額,并將法定賠償額從“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提高到“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 同時,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商標法,加大對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懲罰力度,修改條款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額由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并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修改條款已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這些舉措將大大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成本,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宋建華說。 這次出臺的《意見》也直指上述問題,明確提出要“加快在專利、著作權等領域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在《意見》明確的目標中,就將賠償低問題的改觀作為重要一項?!兑庖姟访鞔_了兩個階段的目標:第一階段,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第二階段,到2025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保護能力有效提升,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發揮。 加強社會監督共治 保護績效納入政績 除了確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之外,為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保護效果,提升社會滿意度,《意見》提出的改革創新舉措中,還包括三個方面。 加強社會監督共治,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包括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社會共治模式、加強專業技術支撐等。 優化協作銜接機制,突破知識產權快保護關鍵環節。包括優化授權確權維權銜接程序、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辦案協作、推動簡易案件和糾紛快速處理,加強知識產權快保護機構建設等。 健全涉外溝通機制,塑造知識產權同保護優越環境。包括更大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健全與國內外權利人溝通渠道、加強海外維權援助服務,健全協調和信息獲取機制等。 《意見》提出要從加強基礎平臺建設、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資源投入和支持力度等方面加強基礎條件建設,有力支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意見》明確指出,全面加強黨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條件成熟的地區先行先試,率先建設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示范區。將知識產權保護績效納入地方黨委和政府績效考核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確保各項工作要求有效落實。 《意見》明確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要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要求有效落實,重大問題要及時按程序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 四大成就引人注目 更好滿足發展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意見》的出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將會有更燦爛的明天。 甘紹寧指出,《意見》為做好新時代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確立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兑庖姟肪劢怪R產權保護現實問題,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和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旨在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作用。 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已有良好的基礎。據甘紹寧介紹,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四方面成就:一是加大保護力度,知識產權保護更嚴格。立法方面,健全了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成本。執法方面深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理順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關系,查處假冒專利、商標侵權等行政執法職責由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承擔,充分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優勢,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同時,完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準,提高執法指導效果。 二是完善聯動協同,大保護機制更健全。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斷拓寬仲裁、調解等多種維權渠道,構建知識產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建設,對重復專利侵權行為、專利代理嚴重違法行為等6類嚴重失信行為進行懲戒,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建立健全社會共治機制,推動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 三是壓縮審查授權周期,知識產權保護更快捷。持續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壓減商標、專利審查周期,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有序布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目前全國已建25家,完善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調聯動機制,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四是加強平臺建設,知識產權海外保護更有力。積極加大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調力度,完善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設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我們不僅尊重和保護國外知識產權,同時也希望,外國政府保護中國知識產權。不斷健全與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溝通對話機制,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接下來,我們將按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和安排,進一步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更好地滿足高質量發展需求。”甘紹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