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警方破獲系列合同詐騙案 二維碼
肥警方破獲系列合同詐騙案冒充港商以出口農產品要買保險為由布下連環騙局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合肥空殼公司出面“攬客”,再由香港空殼公司出面,以出口農產品要買產品責任險和付調匯費為由,偽造保險單實施連環詐騙。今天,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經偵大隊通報了這起由公安部、中國保監會聯合掛牌督辦案件的破案經過,這也是內地與港澳簽署三方反保險欺詐監管合作協議后,香港保險業監理處通過中國保監會,移交到公安部的第一起案件線索。 索要產品責任險調匯費 去年3月,一名來自河北的創業者和一名來自寧夏的小微企業負責人,先后來到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經偵大隊報案稱,2015年7月,他們在網上看到了合肥高新區的安徽巨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發布了求購農產品信息。正愁產品出路的他們立刻聯系了該公司,并將產品送往該公司檢測。過了一段時間后,公司業務員通知他們產品在香港已經檢測合格,還稱巨尤公司是中介公司,一直代理農產品出口業務,可以介紹香港歐亞國際采購集團有限公司給他們認識。 后來通過巨尤公司的介紹,兩人與歐亞公司經理分別簽訂了價值360萬元核桃與400萬元枸杞的采購合同。兩人在歐亞公司要求下,先后按照合同標的額,支付購買產品責任險、調匯費等總計15萬余元。 “歐亞公司是以產品保鮮和匯率差為由,讓我們購買香港一家公司的產品責任險和調匯費,具體由歐亞公司代辦。”報案人稱,他們見歐亞公司經理很有派頭,還出示了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就打消了顧慮。 但是,等錢轉到指定的銀行賬戶后,歐亞公司并未安排兩人出貨。兩人感覺到不對勁,仔細核查才發現代辦的產品責任險保單系偽造,再聯系巨尤公司和歐亞公司的相關人員手機都已關機,才發覺自己上當受騙了。 案件線索一再中斷 接到報警后,高新分局經偵大隊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警方首先來到巨尤公司辦公地點,但該公司早已人去樓空,再通過工商注冊資料查詢發現,該公司系冒用他人身份注冊,公司實際控制人身份不明。 中介公司不明,專案組便將偵查目標轉向歐亞公司指定轉賬的銀行賬戶。經調查,發現受害人7個月前轉入的資金已在深圳被取走。由于報案人轉賬后時隔7個月才報案,無法調取嫌疑人取款錄像。 警方又對該賬戶戶主貴州人桂某某展開調查。在當地警方配合下,專案組找到桂某某本人,但經核實桂某某系身份丟失后,在深圳被他人冒用辦理了此銀行卡,至此,調查資金去向的線索中斷。 雖然案件線索一再中斷,但專案組并未放棄,轉至對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銀行卡展開調查,發現2016年5月此卡多次在蚌埠市某銀行被操作過。專案組民警前往蚌埠,調取銀行及周邊海量的監控分析,確定查詢人的身份為有合同詐騙前科的蚌埠人許某。但當警方將許某的照片給受害人辨認時,受害人均否認見過許某。 雖然未能直接鎖定許某為主要犯罪嫌疑人,但許某持涉案銀行卡進行操作,就一定參與了案件。因此,專案組又立即對許某的社會關系展開調查,發現了與許某同案判決過的蚌埠人王某某的身影。受害人辨認照片后反映,王某某很像歐亞公司經理。為嚴謹辦案,專案組再次對王某某的社會活動進行調查,發現歐亞公司經理在合肥與受害人簽訂合同前后,都有王某某有往來合肥的記錄。 專案組分析認為,王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兩家空殼公司串聯騙財 今年5月,警方在深圳某小區成功抓獲嫌疑人王某某、許某,并從其住處搜查出歐亞公司的注冊資料、公章、合同文本、電腦、手機、身份證等證件。 經審訊,王某某交代,他伙同許某等人,冒用他人身份證通過代辦人在香港注冊空殼公司——歐亞公司,并利用偽造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該公司的經理為偽裝,伙同合肥巨尤公司,誘騙受害人與其簽訂大宗買賣合同,再以支付產品責任險、調匯費等由頭,偽造國際知名在港保險公司的保單騙取錢財,而所騙的錢財都與巨尤公司對半分成。 在抓獲了王某某和許某后,二人雖然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僅能提供巨尤公司其他工作人員的外號,真實身份仍然不清晰。專案組民警調轉回頭繼續調查巨尤公司,從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處獲得線索:該公司曾與他人發生糾紛并報警。 巡線追蹤,警方鎖定了另外兩名犯罪嫌疑人合肥人巫某某和沈某某。10月10日,警方分兵兩路將兩人一舉抓獲,并在其住處發現巨尤公司的公章、工商注冊資料、歐亞公司的委托書等大量的物證、書證等證據。經審訊,巫某某、沈某某二人對伙同歐亞公司經理王某某、許某合同詐騙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目前,王某某等人已被刑拘。警方已核實案件4起,涉案金額200多萬元,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記者 范天嬌) 主題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