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出臺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
來源:中國長安網
中國長安網1月9日電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報檢察機關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情況,并發布九個典型案例。
全面覆蓋重點領域和非公經濟
“檢察機關對產權的保護是全過程的,內容涵蓋的從實體到形式,從刑事到民事各方面。”最高檢新聞發言人肖瑋介紹。
《意見》堅持依法、平等、全面保護的原則,共分八個部分22條,對國有資產、農村集體產權等重點領域,及非公經濟產權都有較為完善的覆蓋。
肖瑋以江蘇兩起案件為例: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科技局原副局長貢某、句容市原副市長陳某二人利用分管科技企業、民營企業之便,大肆索賄受賄,在當地造成企業不送錢就拿不到項目、辦不了事情的不良風氣。“檢察機關及時查辦這兩起案件,有力肅清了不良影響,促進了‘親'’清‘政商關系形成。”
對重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實行掛牌督辦
記者注意到,《意見》第五部分強調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對科技創新的司法保障落到實處。第十三條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對于重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重大妨害科技創新職務犯罪案件實行掛牌督辦。
王松苗對記者表示,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7968件13468人,提起公訴13755件24418人。同時,最高檢連續三年發布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指導各地辦案實踐。
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特別提到,此次出臺的產權保護意見強調對創業創新的司法保護。明確要求嚴格把握產權案件罪與非罪的界限標準,對于正在辦理的涉產權刑事案件,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不明確、法律界限不明、罪與非罪界限不清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突出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
王松苗介紹,針對近年來較為嚴重的、侵害廣大人民群眾產權的涉眾型經濟犯罪,檢察機關給予突出打擊。
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破壞金融管理秩序案件20901件41701人,金融詐騙案件37545件43613人,其中涉眾型犯罪集資詐騙案件2530件3835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12660件28455人;另外,起訴合同詐騙案件17863件23550人,職務侵占案件14949件22183人。(記者 郭美宏)
主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