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反腐利器”還是“房價殺手”?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8月19日新媒體專電 題:不動產登記:“反腐利器”還是“房價殺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徐海波
備受關注的不動產登記制度終于邁出實質性步伐。15日起公開征求意見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揭開了這一制度的神秘面紗。未來,相關部門將更加全面掌握各地不動產情況,為科學調控房地產及其他不動產市場奠定基礎,并為向“房產腐敗”亮劍提供“實證技術”。這一被普遍解讀為“反腐利器”或“房價殺手”的重要制度體系,對建立樓市長效調控機制有何作用?是否如預期那樣,將違規多占房屋的貪腐官員“一網打盡”?
是否掀開“以房反腐”篇章?
不動產登記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房產登記。近年來現身的“房姐”“房叔”一度掀起“以房反腐”的波瀾。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施,能否賦予相關部門查處房產腐敗的“尚方寶劍”?
專家表示,兩者沒有必然聯系。此前公檢法、稅務等部門都可以通過合法程序查詢不動產信息,而且,從目前設計的登記技術來講,以人查房或者以房查人都存有漏洞,并不能輕易將腐敗官員的房產狀況摸清。
“如果貪腐官員將不動產登記在他人名下,只要手續合法齊全,登記部門就應將其納入產權登記,反腐部門查詢起來不易察覺?!焙笔》锤碚撎丶s研究員唐坤說,不動產登記制度與財產公開制度有顯著差別。
有人曾設想過,通過不動產登記系統查詢他人不動產信息,比如擁有多少套房等,借此發現腐敗線索,并向有關部門舉報。唐坤說,根據意見稿的規定,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提供,“但這種查詢并非隨意的,須遵循嚴格的規定,必須是權利人,或具有利害關系?!?br />
另一方面,條例也特別強調對不動產登記信息保密,泄露不動產登記資料或信息,給他人造成損失的,將承擔賠償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專家建議,未來不動產登記制度還需繼續深化,與官員財產制度結合起來,對官員的申報情況進行核實,將一定程度上對貪腐官員產生威懾力,這一制度才會彰顯反腐效應。
房價能否應聲而降?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在建立長效調控機制。專家認為,不動產信息的統一登記歸類整理,有利于相關部門掌握全國不動產的數量、類別、分布及產權狀況,為房地產及其他不動產市場的管理和調控決策打下基礎。
房地產稅是不動產登記制度加速落地重要原因之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不動產統一登記和房地產稅之間存在內在邏輯關系,前者是后者的技術準備和支撐條件。因此,在房地產稅立法和全面鋪開之前,一定要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并摸清全國的不動產“底細”。
但不動產登記制度并不直接影響樓市。安信證券研究認為,建立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將所有種類的不動產包括農地林地、草原甚至海洋列入登記范圍,并非專門針對房地產,不是以調節房價為目的,與限購、限貸等調控措施存在本質區別。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市場總監李國政認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如要發揮更多作用,還需幾個先決條件,即實現全國聯網查詢、為房產稅提供準確信息,以及完善的居民信息體系和信用體系。房地產稅擬定還需較長時間的論證,短期內對房地產市場不會產生波動。
在房產稅即將出臺的背景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實施是否會引發二手房拋售?鏈家地產分析師張旭認為,不動產信息的聯網查詢可能會導致部分持有多套房的業主拋房銷售,但對整個房地產市場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目前也未見房屋拋售潮。
不動產統一登記意在何方?
早在2007年,《物權法》出臺時就明確提出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這項制度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然要求,對于保護不動產權利人合法財產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不動產登記的職責分布在多個部門。住建、國土、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各管一塊、各自為政”,其登記存在著碎片化現象,導致社會成本居高不下。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國華教授說,不動產登記集中由一個部門承擔,實現了“一站式”服務,減少辦證環節,減輕企業和群眾的負擔,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指出,建立不動產登記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護權利人合法財產權,促進各類產權信息的進一步完善。同時,還起到統計和公示的雙重目的,有利于政府對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并由此制定相關政策措施。
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說,制定科學的政策需要真實完整的數據支持。王國華說,不動產統一登記是構建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只有了解不動產總量和各類產權的占比情況,才能夠對市場準確判斷,科學制定調控政策,精準打擊市場中出現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全國不動產登記系統和管理體制建立后,可對多個領域改革形成支撐,比如有助于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有助于完善反腐機制,有利于建立產權清晰、高效流轉的全國統一不動產交易市場,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