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逐步完善法院大數據集中管理平臺
法院經受智能辦案云審判洗禮
稿件來源: 法制日報——法制網
法制網記者 袁定波
掃描二維碼,案件執行信息隨時隨地可查;律師通過網上辦案平臺,可互聯網閱卷;審判管理可視化……
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的來臨,使法官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重構法院管理,信息化帶來一場工作方式的重大革新,既是任重道遠的建設,更是脫胎換骨的變革與洗禮。司法準備好了嗎?
據悉,為破解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整體提升人民法院信息化水平,最高人民法院將逐步完善人民法院數據集中管理平臺,采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統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全國法院司法信息資源,并實現與社會相關單位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互聯網打破司法服務定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近日在重慶法院調研時強調,各級法院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全面推進法院信息化建設,實現"陽光司法"。
在此后最高法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會議上,周強再次強調,要充分認識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全面推進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國各級法院信息化建設,運用互聯網思維,努力建設公正、高效、廉潔、為民的現代化法院。
6月20日,最高法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周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他表示,要扎實推進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法院審判體系現代化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大力推進全國法院信息聯網,逐步實現全國法院信息的互聯互通。
從信息化建設調研、黨組會專題學習信息化建設,到成立專門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最高法對信息化建設重視程度空前,預示著法院與互聯網的融合將愈發緊密。
信息化為人民法院打破思維定勢,更好地實現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無限可能。《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各級法院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引,積極探索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新路徑。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已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應用系統,尤其在立案管理和審判管理中形成信息一體化,立足司法為民宗旨,推動訴訟服務升級增效,從細節入手,推進法院工作優化升級。
"符合立案條件后,工作人員將給予當事人立案通知書,上附案件查詢密碼和12368訴訟服務熱線,當事人可通過網絡、電話等途徑直接詢問案件進程。"江北區法院政治處主任吳軍表示,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更新立案窗口的服務理念,增強便民服務意識,切實利用信息系統覆蓋審判流程,促進法院司法公開,服務審判大局。
上海法院開通互聯網上律師辦案平臺,通過該平臺,律師可以網上立案、延期開庭、訴訟保全、調查令、網上閱卷等。"每個案件減少一次跑法院閱卷,律師參與20萬件案件,就可以減少60萬個小時工作時間,節省10萬次車輛往返。"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舉例說。
2013年1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依托互聯網和工作內網,設立重慶法院公眾服務網,提供網上立案信訪、案件查詢、執行曝光、監督舉報等多項功能,推動訴訟服務由實體窗口向網絡空間延伸。據統計,截至目前,重慶法院公眾服務網已實現預立案140件、網上信訪466件、成功查詢案件進度信息6643件、公示曝光"老賴"14158人。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管辦主任吳道敏透露,今年,重慶法院還將全面推廣司法文書電子送達,減輕當事人訴累。從2013年9月至12月,重慶市12家試點法院發送電子文書14208份,送達10649份,送達成功率74.95%。
權力運行可視重構審管模式
點擊“案號”,3分鐘內新立的案件,就有同步掃描上傳的卷宗材料;點擊"結案",就能看到3分鐘內新結案件的電子檔案。在重慶法院數據云中心,全市三級法院收案、結案數據每3分鐘自動更新一次,每個數據,都能對應到具體案件。
審判云計算,審判信息大數據,為推進刑事審判量刑規范化和民事審判類裁量權行使規范化提供依據。據悉,自2008年啟動信息化建設截至目前,重慶全部法院已實現聯網辦公,共用共享一個操作平臺。重慶法院數據云中心已匯聚176萬余件案件,97萬余個庭審,459萬余份文書,8209萬頁檔案資料。
"法官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采集數據、分析案件動態。要寫裁判文書,這里有900多種模板可供參考,還有精品文書示范。"吳道敏說,重慶法院實現了三級業務流轉一體化設置,案件上訴后,二審法官能夠查看一審案件所有信息及電子卷宗;二審結案后,一審法官能免及時查看二審裁判結果。
據鄒碧華介紹,目前,上海法院已建成法官辦案智能支持系統。進入法官工作平臺,就可以查閱、使用審判信息鏈接、文書模板、點對點信息自動采集自動反饋等板塊。針對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三大難題,上海法院力促權力運行可視化、群眾評價可視化、審判管理可視化。
伴隨著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進程,不難發現,互聯網、大數據正在重構審判管理方式,重塑案件審理、執行流程和法院扁平化管理機制。
記者了解到,上海法院審判管理應用軟件,從案件立案、分案、辦案到結案、上訴、歸檔,全過程全面納入流程化管理,提供院庭領導、審判長、承辦法官、書記員等不同角色個性化辦案工作臺賬。能夠對辦案流程、辦案程序中的待辦事項、審限期限、法定事由等40多項內容,進行實時動態跟蹤、提醒預警,實現全市法院數據即時生成和全面聚合,一次輸入,全過程共享。
"重慶法院在讓審理者裁判的同時,通過信息化平臺,讓案件審理過程透明,讓案件審理環節留痕,讓責任能落實到位。在網上辦案中,實行審判流程網上網下同時運行,每一個案件從立案到歸檔的每一個節點都在網上同步記錄,管理主體通過記錄可以實施有效的監督。通過改判發回重審案件評查平臺,可以進入每一個改發案件,具體分析改發原因,為進行改發案件講評、認定差錯案件、追究錯案責任提供更好條件。"吳道敏說。
法制網北京7月6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