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律師應當做大牌律師。“大牌律師”這四個字無論是對16萬中國律師,還是對12億中國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中國律師浩浩蕩蕩16萬,但在國際上排得上名次的大律師屈指可數。
做律師應當做大牌律師。“大牌律師”這四個字無論是對16萬中國律師,還是對12億中國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中國律師浩浩蕩蕩16萬,但在國際上排得上名次的大律師屈指可數。
對律師個人來講,是做名聲顯赫的大牌律師還是做微不足道的小律師,不但影響律師個人的財富積累,更影響到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執業威望。但是,做大牌律師僅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英美大牌律師都毫無例外依附于管理先進、積累財力雄厚,聲名顯赫的國際性大牌律師事務所。如果一個律師一生找三五個人搞一個小型事務所,他終究成不了大牌律師,所以,大牌律師不僅是個人奮斗的成果,更是在大牌優質的執業機構打造的結果。
自2003年至今5年來,我正在和大家一起做一件事,努力把正凱所做成有特色的品牌律師事務所。正凱文化核心是“真誠”;正凱律師執業理念是“認真、負責、規范、精準”。 廣納開拓型律師、經營型律師、工蜂型律師三種特色律師人才,打造一支認同正凱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服從正凱管理、能協同承辦主流律師業務和大案要案的專業辦案團隊,涌現數名有專業特色的大牌律師。
正凱所是1993年6月由陳興渝等7名來自四川的律師在海南特區創辦的,后因種種原因他們懷著對律師事業的追求離所到四川成都、廣東本地執業去了。我接手正凱所時,僅有三名律師。之前,我已去深圳快一年了,覺得這個所一無人才,二無多少積累,要與其他所共生存與競爭,很難。
2002年底,我和所里另一名合伙人袁進商定,不放棄正凱,清理合伙隊伍,共同把正凱所這塊牌子抗下去。
經過兩個月的思考與準備,認定正凱所的生存與發展關鍵是人才。于是,我從2003年起連續5年共引進律師人才19名、行政人員3名。絕大多數是剛通過司法考試的人員來所從實習開始的。于是,我開始了白天辦案,晚上思考處理事務所的事情,周末搞實習律師業務培訓。
現在,事務所的困難與希望并存。主要是海口的法律服務市場競爭激烈,事務所的案源不能滿足全所律師的需要。前幾年,大家剛進所,主要是實習,整個氛圍還不錯,在“每周一案”的交流中,大家主要是進行法律分析和案件討論,相互間比的是司考分數和對案件的理論判斷。現在因每名律師的情況不同,相互間收入差距拉開了,當初司考分數低一點的如今辦案量和收入可能多于其他律師,這樣,新的矛盾也來了。
2005年8月,為了讓律師們有一個較好的辦公場所,事務所遷址到海口最繁華的商貿區寫字樓里,大家挺高興。每年的辦公開支由原來的10萬元以內增加到20多萬元,我一半的精力放在了承擔辦公費用上。有什么辦法呢,誰叫我選擇了一條年輕化、專業化的路子。
正凱所的律師們有別于其他事務所的是,一是他們大多數是畢業于北大、中國政法大學、海大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名校,有的是熱愛法律,參加工作以后自學成才。
做大做強的方向沒錯,眼前3、5年,關鍵是要規范管理,調動律師們為律師事業奮斗的志向。我認為,一個人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先立志、有理想,否則,是很難成功的。正凱所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要有如何做好律師的志向,正凱所本身也要有肩負引領正凱律師創一流律師事務所的志向和能力。
正凱所的發展,首要責任不在于律師,而在于我這個當主任的。主任的根本職責主要是兩條:一是規范管理到位,讓律師們在自由辦案中,督促其勤勉盡責,杜絕收錢不辦事;二是有一套合法合理、簡潔可行的分配等規章制度,讓律師們在正凱所做律師不覺得亂哄哄的,而是規范、有序、安全的,能夠在正凱所發揮自己的才干展示自己的律師風采!
正凱所的發展,搞個好的場地,引進一批律師人才容易,但要正凱所可持續發展,沒那么簡單,這將是我們所今后幾年必須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律師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做大做強離不開律師。
律師做為自由執業者與事務所的嚴格管理之間的博弈,既是辨證的,又充滿了智慧的樂趣,好在干主任的也是律師,能夠理解大家。
做大牌律師并不是一個夢,只要我們立足個人的志向努力奮斗,有一個嚴格規范的為個人加油的執業機構,我相信,總有那么一天,會打造出來自正凱的大牌律師。
看來,做正凱所的主任管理律師,不僅僅要為律師說話、為律師辦事,還要肩負起為每一名正凱律師成為大牌律師規范管理,不要當他們成了大牌律師后,回頭說我這個主任當初沒有及時有效提醒,拖延了大家成為大牌律師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