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避政策借名購車暗藏多重法律風險法官提示 購車指標虛擬轉讓所有權未轉移 二維碼
明年起,北京市小客車的年度指標配置總量將由目前的24萬個減少到15萬個,從現在就已經達到1:94.3的中簽率來看,購車指標的供需不平衡會越發嚴峻。 《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為規避調控政策,購車指標的轉讓在實踐中早已不罕見,但這類轉讓行為暗藏多重法律風險,已引發一系列糾紛。 轉讓法律關系極不穩定 據北京一中院民四庭法官梁睿介紹,購車指標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需要依附特定條件的人,經過特定程序才能形成。根據現行政策,只有住所地在北京的個人,名下沒有北京市登記的小客車,持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才可以申請指標。要獲得購車指標,要么通過搖號,要么通過出售或報廢在自己名下的小客車后更新指標,且不管依據何種方式取得的指標均不得轉讓。 但是,目前轉讓購車指標并不少見,主要有兩種方式:“借名購車”,即購買了新車的一方向擁有指標的人支付使用費,然后將自己的車輛登記在指標出讓人的名下,車輛則由指標的受讓人實際使用;“暫緩過戶”,即在二手車買賣過程中,買車人由于沒有購車指標,便在買完車且車輛交付其使用后暫不辦理過戶手續,同時向賣車人支付指標使用費。 “這種‘轉讓’并不是現實的、所有權的轉讓,而只是一種實際使用價值的轉讓。轉讓前后,購車指標始終都在指標出讓人名下,名義上一直都是指標出讓人在使用,所不同的是,指標出讓人并沒有實際購買車輛,真正購買車輛并使用的是指標受讓人?!北本┮恢性好袼耐ネラL張家華解釋說,這種轉讓方式在結果上必然表現為借名登記、車戶分離。 張家華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當事人在合同中會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比如事故責任由指標受讓人承擔、指標出讓人負有配合辦理保險、年檢等手續的義務,還有的會對購車指標的轉讓期限作出約定,并商定指標受讓人取得指標后,指標出讓人須無條件辦理過戶等。即便如此,購車指標的轉讓仍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法律關系,任何導致當事人用車需求的改變或合作基礎喪失的因素都可能引發糾紛。 多重轉讓風險不可預期 事實上,購車指標的轉讓還面臨著多重的法律風險。 根據北京現行政策,借用、租用他人身份信息辦理機動車登記的,可能受到撤銷機動車登記的行政處罰。機動車登記被撤銷后,借用、租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登記的一方,3年內不得申請機動車登記,其現有車輛未登記前不得上路行駛;而指標出讓人一方,則面臨喪失已取得的小客車指標的風險。 不僅如此,購車指標作為一種與身份綁定的購車資格,具有一次使用一次用盡的特點。出讓了自己的購車指標后,如果想收回,要么需要受讓了其指標的人將車賣掉,使出讓人能夠自動取得更新的指標,要么就需要出讓人自己回購受讓人的車輛。這兩種情況,在實踐中的操作性都不強使得收回指標實際困難重重。 除了上述風險外,梁睿還提示說,一旦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其法律后果應該如何承擔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當事人可能因此面臨難以預測的訴訟風險?!爸笜宿D讓后車戶分離期間,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十分復雜,包括指標出讓人和指標受讓人對于第三者的責任問題,指標受讓人能否成為保險法中的被保險人等。”梁睿說。 本報北京12月13日訊
正凱編輯:Chen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