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百名律師“送法下鄉” 現場為千名村民解惑 二維碼
2012年08月04日21:37南海網[微博] 字號:T|T 轉播到騰訊微博 8月4日,海南省組織100多名律師來到定安縣百里百村開展送法下鄉為民服務活動。(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海南定安縣翰林鎮的村民正在向1+1中國法律援助律師咨詢法律問題。(南海網記者李曉梅攝) 南海網海口8月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李曉梅 通訊員孟凡華)8月4日,海南省組織100多名律師來到定安縣百里百村開展送法下鄉為民服務活動,針對當地村民在農村土地流轉、征用拆遷、宅基地及婚姻繼承等方面引發的糾紛,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從源頭上化解矛盾。 活動當天,來自海口地區50多家律師事務所的100多名律師,分別在定安縣的翰林和嶺口墟設立的兩個咨詢點,為來自周邊1000多名村民解答法律問題。經過咨詢了解,當地村民關注的法律問題集中在農村土地流轉、土地使用、家庭婚姻、繼承以及如申請法律援助等方面。 案例一:開車撞死人自首坐牢后家庭貧困能否不賠償? 在當天百里百村開展送法下鄉活動現場,一名中年婦女帶著孩子來到現場,猶豫后終于在律師面前坐下,開始小聲地講述自己的困擾,咨詢相關法律問題。 這名女子說,不久前,他哥哥如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從菜地里出來時,不小心撞到了一名約60歲的老人。“我哥哥的車輕輕從他身邊擦過,老人家就倒了。”女子說,老人倒地后頭部出血,本以為問題不大,其哥哥便迅速帶老人去醫院,可是沒想到老人由于搶救無效死亡。 “我們都沒想到事情會這么嚴重,我哥哥也在第一時間去公安局自首了。”說到這里,該女子的聲音更小了。在哥哥被逮捕后,原本一貧如洗的家庭為了盡力向受害家屬表達歉意,東拼西湊地籌集到1萬余元,給受害家屬送去。 “我想問,我哥哥是自首的,能不能輕判?我哥哥坐牢了,其他的賠償能不能不給了?”說完哥哥的事情后,女士向律師咨詢。 面對該女子的問題,海南志恒律師事務所律師鄭芳玉表示,按照普通的交通肇事罪,且是在肇事者沒有逃逸的情況下,應該會從輕量刑,一般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肇事者仍要承擔民事責任。”鄭芳玉說,即便是坐牢了,可是該給與受害者家屬的賠償依然要履行,而這個賠償由法院最終判決為準。 案例二:村子附近橡膠廠污染,困擾村民10幾年怎么辦? 定安縣翰林鎮翰林村委會里八底村村民李老漢前幾天聽說有律師要到鎮上提供法律咨詢,今天一大早就來到翰林圩,咨詢了一個困擾他們10幾年的老問題。李老漢說,在離他們村子附近有一家“加露嶺橡膠加工廠”,已生產經營10幾年。令周邊村民苦惱的是,橡膠廠生產時排出的污水直接流到周邊的農田里,導致水稻絕收,空氣污染也很嚴重,大家怨聲載道,多次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情況,但事情都無法得到徹底解決。有時反映問題后,政府部門會出面協調要求橡膠廠賠償村民水稻錢,但長期造成的水體和空氣污染,令地村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在活動現場的1+1中國法律援助律師張學記告訴李老漢,村民首先可以向當地鎮政府和定安縣環保部門反映,若無法得到解決,政府部門就存在行政不作為的行為,1+1法律援助律師可以無償幫助村民提起行政訴訟。但他建議,在提起行政訴訟之前,還是爭取政府部門在橡膠廠和村民之間進行協調,取得政府部門的支持,也可降低解決問題的成本。 開展送法下鄉幫助農民建立找法意識服務困難群眾 當天,還有不少村民向現場律師咨詢了宅基地、家庭繼承、事故賠償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現場向村民發放了1000多本“農村常用法律手冊”。 省司法廳副廳長林琳說,此次百名律師送法下鄉,主要是針對農村常見的土地、家庭婚姻等糾紛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幫助他們建立找法意識,及時解決農村社會存在的矛盾糾紛問題。同時,進一步完善律師為民服務措施,搭建律師服務困難群眾的平臺。以后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引導律師在維護人民群眾中創先進、爭優秀,切實為基層,為社區、鄉村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此次送法下鄉活動由海南省律師協會、省普法辦、省法律援助中心、定安縣司法局主辦。 (李曉梅 孟凡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