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公布嚴禁借會議名義組織會餐安排宴請 二維碼
本報記者萬靜 日前,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印發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今天財政部行政政法司有關負責同志就《辦法》出臺的背景和政策內容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根據《辦法》規定,黨中央各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會議的分類、審批和會議費管理等,適用本《辦法》。中央事業單位會議費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適用對象和會議類型全覆蓋 近年來,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制定了會議費管理的相關制度規定,在規范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單位會議審批不嚴,未經批準和計劃外召開會議的情況仍有發生;一些單位超規模開會,超范圍、超標準列支會議費;一些單位對會議費報銷審查不嚴等。與原會議費管理辦法相比,此次《辦法》在規范范圍上實現了全覆蓋。 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對適用對象的全覆蓋。之前會議費管理辦法主要適用于國務院各部門,其他中央國家機關比照執行,對事業單位會議費管理問題未作出明確規定。而此次《辦法》適用于所有中央和國家機關,同時中央事業單位會議費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對會議類型的全覆蓋。之前會議管理辦法主要針對一、二、三類會議,并未對除一、二、三類會議以外的小型研討會、座談會、評審會等其他業務性會議作出明確規定。此次《辦法》在原會議分類的基礎上,將部門召開的小型研討會、座談會、評審會等業務性會議作為“四類會議”納入規范范圍。 不得用會議費購置固定資產 根據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要求,《辦法》對會議活動作出相關禁止性規定,主要有:嚴禁各單位借會議名義組織會餐或安排宴請;嚴禁套取會議費設立“小金庫”;嚴禁在會議費中列支公務接待費;會議用房不得安排高檔套房;會議用餐應嚴格控制菜品種類、數量和份量,安排自助餐,嚴禁提供高檔菜肴,不安排宴請,不上煙酒;會議會場一律不擺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得使用會議費購置電腦、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固定資產以及開支與本次會議無關的其他費用;不得組織會議代表旅游及與會議無關的參觀;嚴禁組織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嚴禁以任何名義發放紀念品等。 此外,《辦法》對各類會議的會期作出了具體規定,比如要求一類會議按照批準文件從嚴控制會期,各單位召開的二類會議原則上每年不超過1次,并將二類會議會期由原來的一般不超過3天壓縮為不得超過兩天。三類、四類會議的會期也不得超過兩天。 會議不得到風景名勝區召開 《辦法》規定二類、三類和四類會議參會人員總數不得超過300人、150人和50人。同時,將二類會議和三類會議工作人員比例分別從原來的20%和15%降低至15%和10%以內。同時各單位應充分運用電視電話、網絡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召開會議,降低會議成本,提高會議效率?!掇k法》特別規定,參會人員以在京單位為主的會議不得到京外召開;不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明令禁止的風景名勝區召開會議;不能夠采用電視電話、網絡視頻召開的會議應當到定點飯店召開;參會人員在50人以內且無外地代表的會議,原則上在單位內部會議室召開,不安排住宿,并明確要求二、三、四類會議應當在四星級以下(含四星)定點飯店召開。 非涉密會議費需向社會公示 針對目前計劃外會議時有召開、會議規模和會議開支超出標準等突出問題,《辦法》嚴格會議費報銷和支付管理的相關規定。比如報銷時須附會議審批文件、會議通知及實際參會人員簽到單、定點飯店提供的費用原始明細單據、電子結算憑證等,并規定會議費支付采用銀行轉賬或公務卡方式結算,不得以現金方式支付。建立會議費公示制度和會議年度報告制度。各單位應當將非涉密會議的名稱、主要內容、參會人數、經費開支等情況在單位內部公示,具備條件的應向社會公開。 強化監督和問責是確保會議費管理各項措施全面貫徹落實的重要手段?!掇k法》對監督檢查的內容和問責形式作出了具體規定,對計劃外召開會議、以虛報冒領手段騙取會議費、虛報會議人數和天數進行報銷、違反規定擴大會議開支范圍、擅自提高會議費開支標準等違反《辦法》規定的行為,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責令改正,追回資金,并經報批后予以通報。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相關負責人,報請其所在單位按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如行為涉嫌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本報北京9月23日訊
正凱編輯:陳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