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釋義:第5條 二維碼
第五條 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并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釋義】本條是關于對違反法律及社會公共利益和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的規定。 一、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包括: 1.違反法律的。這里講的“法律”,是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等其他規范性文件。所謂違反法律的發明創造,是指該發明創造本身的目的與法律相違背。例如,專用于賭博的設備或工具;吸毒的器具;偽造國家貨幣的設備等都屬于違反法律的發明創造,不能被授予專利權。如果發明創造本身的目的并沒有違反法律,但由于被濫用而違反法律的,不屬于違反法律的發明創造。例如,以國防為目的的各種武器、以醫療為目的的各種毒藥、麻醉品、鎮靜劑、興奮劑和以娛樂為目的的棋牌等。此外,按照我國加入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以下簡稱“巴黎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以下稱“TRIPs”)的規定,如果僅因法律禁止專利產品的銷售或使用,或者禁止依專利方法制造的產品的銷售或使用,那么對這種產品的發明創造或者制造這種產品的方法不應拒絕授予專利權。 2.違反社會公德的發明創造。“社會公德”,是指公眾普遍認為是正當的,并被接受的倫理道德觀念。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在客觀上與社會公德相違背,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例如,帶有暴力兇殺或者淫穢的圖片或者照片的外觀設計,非醫療目的的人造性器官或者其替代物,人與動物交配的方法等發明創造違反道德風俗,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3.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公共利益”,是指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包括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公共秩序等。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是指該發明創造的實施或使用會給公眾或社會造成危害,或者會使社會的正常秩序受到不利的影響。例如,一種可使盜竊者雙目失明或者會給使用不慎者造成失明的防盜竊裝置,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一種因其實施或使用會導致嚴重環境污染的發明創造,也不能授予專利。但是,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僅由于被濫用而可能造成危害的,或在產生積極效果的同時存在某種缺點的,則不應認為是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 4.如果一項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的一部分屬于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妨害社會公共利益,而其他部分是合法的,按照國家專利局有關專利審查指南的要求,審查人員應當通知申請人進行修改,刪除違反專利法規定的部分。如果申請人不同意刪去違反的部分,就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各國專利法和一些有關專利的國際公約都規定,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公共道德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否則勢必與實行專利制度的目的相悖,不僅不利于社會發展,反而對社會造成危害。例如,TRIPs規定,為保護公共秩序或公共道德,包括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與健康,或為避免對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必需,各成員可排除某些發明于可獲得專利之外。日本專利法規定,妨礙公共秩序、良好風俗或公共衛生的發明,不授予專利權。其他一些國家的專利法也都有類似的規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與國際上通行的規定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并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這一規定是這次修改專利法新增加的內容。主要是為規范依賴遺傳資源進行發明創造的行為,維護國家利益而作出的規定。 遺傳資源是指來自植物、動物、微生物或其他來源的任何含有遺傳功能單位的、有實際或潛在價值的遺傳材料。依據本法的規定,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其遺傳資源的獲得和利用(如克隆遺傳資源)應當符合中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人在專利申請文件中應當說明遺傳資源的直接來源和原始來源;無法說明原始來源的,應當陳述理由。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如果該遺傳資源的獲取或者利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將不授予專利權。對已授予專利權,發現其賴以完成發明創造的遺傳資源的獲取或利用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根據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 從嚴格意義上說,保護遺傳資源并不屬于專利法的內容,但由于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一旦被授予專利權,便具有了獨占性,使提供遺傳資源的國家不僅不能分享專利權人因此獲得的經濟利益,相反,如果使用其專利,還要支付許可費。這對于遺傳資源的提供國來說是不公平的。實踐中,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遺傳資源在農業、醫藥、化工、環保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創新能力較強的發達國家往往隨意獲取和利用他國(主要是遺傳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遺傳資源,損害其利益。為此,1993年生效的《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規定了一系列遺傳資源保護規則。比如CBD確立的國家主權原則、事前知情同意原則和惠益分享原則,即各國對其遺傳資源擁有主權,遺傳資源的取得須經提供這種資源的締約國事先知情同意,并應就所得惠益與提供國公平分享。一些國家如印度、巴西、安第斯共同體等國家或地區也在本國或者本區域內制定專門保護遺傳資源的法律,并相應修正專利法,明確專利申請人應當在申請文件中披露遺傳資源的來源,否則將駁回專利申請,對已授權的專利宣告無效。 我國是一個遺傳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遺傳資源流失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我國野生大豆遺傳資源流失案、“北京鴨”遺傳資源流失案等。為了維護我國因遺傳資源所應獲得的正當利益,通過專利法對遺傳資源進行保護,在總則中規定以依賴違法獲得或利用的遺傳資源所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是必要的。 來源: 法律教育網 官方網址: http://www.zkls.net http://www.lwplawyer.com http://www.hzhuawei.com http://www.zklawyer.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