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萬留守兒童安全事故頻發 我國將強化留守兒童父母監護責任 二維碼
本網記者張維 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建立家庭責任監督制度、減少父母同時長期務工、督促父母定期回家探望等形式,強化留守兒童父母監護責任,逐步從根本上緩解留守兒童家庭環境缺失問題。教育部、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等5部門近日發文,要求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 根據教育部等部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已達2200萬人。數量眾多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其所面臨的不僅是親情關懷缺失、生活照顧、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近期頻繁發生的校園安全事故更是凸顯了安全保護等突出問題。 1月7日,河南光山縣4名小學生在上學途中溺水身亡。經警方調查,4名溺水學生均屬留守兒童。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貴溪市一輛載有15名幼兒的面包車側翻墜入水塘,造成11名幼兒遇難。其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2012年11月16日,貴州省畢節市5名流浪兒童,因誤吸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于垃圾箱中。5名兒童均為留守兒童。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悲劇都警示全社會特別是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必須切實對留守兒童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解決。 優先保障就近走讀入學 為了從根本上緩解留守兒童面臨的安全及教育等一系列問題,意見要求優先滿足留守兒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要通過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優先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 同時,要優先改善留守兒童營養狀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及其他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在國家組織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地方組織實施的營養改善項目中,要建立留守兒童用餐登記臺賬和營養狀況檔案,優先保障留守兒童用餐需求。 優先保障留守兒童交通需求。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要合理設置學校或教學點,優先保障留守兒童能夠就近走讀入學,減少上下學交通風險。 全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按照意見要求,國家將全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將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和監護人變化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并及時更新,準確掌握留守兒童信息。 意見規定,加強留守兒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做好留守兒童入學管理工作,全面了解留守兒童學籍變動情況,將保障留守兒童按時入學作為控輟保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將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重點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兒童的能力。 意見還要求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緩解其孤獨情緒。班主任和心理教師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思想動向,對學習困難的留守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在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將留守兒童標簽化。 此外,學校要加強安全教育,組織安全演練,提高防范意識,增強留守兒童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預防溺水、煤氣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對留守兒童的傷害。 16歲以下留守兒童須登記 意見要求加強家校聯動組織工作。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和班級組建家長委員會時,要遴選熱心留守兒童工作的家長或監護人參加。家長委員會要引導外出務工家長以各種方式關心留守兒童,協助學校加強留守兒童教育,支持、推動學校對學習和生活困難的留守兒童進行特殊幫扶,努力化解留守兒童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煩惱。 意見倡導逐步構建社會關愛服務機制。通過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請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公益人士參與,開展經常性的活動。倡導鄰里互助,認真選擇有意愿、負責任的家庭,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照料留守兒童。避免出現個別留守兒童生病無人過問和照看的情況。建立16周歲以下學齡留守兒童登記制度,以保證將其納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